敬園八首
2015/12/06
一
只恐廣陵至此亡,百坪孤宅鎖幽王。
粃糠無跡吹散後,格調風情兩渺茫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宋‧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嵇中散臨刑東市,神氣不變,索琴彈之,奏《廣陵散》,曲終曰:‘袁孝尼嘗請學此散,吾靳固不與,《廣陵散》於今絕矣。”
二
名家開口眾人誇,鐵屑翻成金寶砂。
道理是真人是假,玉瓶供賞塑膠花。
三
一鋸一刀又一斧,半工半藝半商賈。
青蚨泣血不辭勞,耄耋猶然戀阿堵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青蚨:又稱蚨蝶。昆蟲綱鱗翅目。形似蟬而稍大,可食用。取其子,母必飛來。
傳說以母青蚨或子青蚨的血塗錢,錢用出去還會回來。
寒山詩:「囊裡無青蚨,篋中有黃絹。」
耄耋:高齡高壽之意。曹操《對酒》詩:「人耄耋,皆得以壽終。」
《北史‧尉元傳》:「雖老、更非官,耄耋罔祿,然況事既高,宜加殊養。」
宋‧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規箴》曰︰「王夷甫(王衍)雅尚玄遠,常嫉其婦貪濁,口未嘗言錢字。婦欲試之,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。夷甫晨起,見錢閡行,呼婢曰:『舉卻阿堵物』。」
四
嫩枝孤樹不成林,翻覺秋聲遲暮心。
知遇春晴應日暖,夜闌寂寂聽鐘音。
↑ 助理:蘇姿豫
↑ 助理:施雅銘
↑ 助理製作施工上色
五
游藝詩書意倍親,偃松疊嶂各抒申。
憎面不愁多銳角,霸氣原來似捧心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《論語‧述而篇》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
蘇軾繪《偃松圖》,王詵畫《煙江疊嶂圖》。
唐‧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宋‧黃庭堅:「人不讀書,則塵俗生其間;照鏡則面目可憎,對人則語言無味。」
《莊子‧天運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,歸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見之,堅閉門而不出;貧人見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
六
千里尋仙總為癡,心源造化是吾師。
深深感佩孟夫子,一笑大人同藐之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唐.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引張璪言“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。〞
《孟子.盡心章句下》:“說大人,則藐之,勿視其巍巍然。”
七
我愛畫詩君愛羊,聚焦三遠各壇場。
欲傳藝道心須壯,免冑一言為解盲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張敬愛刻羊群,自言其師曾怪而問說:“怎麼又刻羊呢?”
《論語‧八佾第三》: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。子曰:「賜也!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」
西畫構圖法有所謂“一點聚焦”雕刻亦然。中國山水畫構圖採“多點聚焦”或稱“散點聚焦”。其中所謂“三遠”:自下而上名高遠;自前而後名深遠;自近及遠名平遠。
壇場:唐‧顏師古‧注:“築土而高曰壇,除地曰場。”
《史記‧封禪書》:“及諸祠,各增廣壇場,珪幣爼豆以差加之。”
《漢書‧高帝記上》:“於是漢王齋戒設壇場,拜(韓)信為大將。”
免冑:脫下頭盔表示致敬之意。
《左傳‧文公十六年》:“卻至三遇楚子之卒,見楚子必下,免冑而趨風。”
宋‧王安石《次韻元厚之〈平戎慶捷〉》詩:“投戈更講諸儒藝,免冑爭趨上將風。”
八
一時炎焰一時冰,半頃風雷半頃晴。
採菊振衣心自得,何須一日歷三卿。
【自註‧註釋】
晉.左思《詠史八首》:“振衣千仞崗,濯足萬里流。”
《後漢書‧蔡邕傳》:“董卓為司空,聞邕名高,辟之。稱疾不就,卓大怒,…邕不得已,到,署祭酒,甚見敬重。舉高第,補侍御史,又轉持書御史,遷尚書。三日之間,周歷三台。”
↑ 張敬繪圖和做最後修飾的完成品
文 / 安之府